我国民族众多,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,百年来,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。大到一场祭祀,小到一个动作,一个过场,都源于一个地方的乡俗传统,它像方言一般各有特色。金华也有许多乡风民俗,这一点,在家家户户办大事时尤为明显。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金华传统婚礼习俗吧!
婚嫁:结婚不只是领本证
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这一观念似乎举世通用。婚礼如何举办?在金华可有讲究了。话说在金华娶个老婆还真不容易,规矩不少。先是提亲,也就是说媒。这趟差事得找个中间人,俗称媒人,在古装戏里,说媒专找那种穿红戴绿嘴角一颗痣的媒婆。不过,在金华,职业媒婆还不太吃香,媒人多是亲友、熟人充当。
宣炳善说,婚事有戏没戏,媒人尤为关键,本来女方还犹豫,媒人天花乱坠一通吹牛,准丈人头脑一热,没准也就答应了。
媒人是“急先锋”,男女双方都不得照面。媒人先去女方家探探口风,行与不行,全看对方给你吃什么了。若女方答应了这门亲事,则请媒人吃蛋汤,汤溪一带略有不同,吃汤团。如果不同意这门亲事,媒人只能喝到一杯清茶而已,没有蛋汤。
若婚事有戏,女方亲戚还得去男方家“看人家”,现在有的女方自己也去。
接下去仍不能直接结婚,还得定亲,现在说订婚。得挑个日子,定亲时男女方都要送礼,连环糕是必须要有的,意为联姻结亲。
定亲后逢年过节,男方都要拍丈人丈母娘的“马屁”,比如端午要送粽子、红鸡蛋等。在婺城区雅畈一带,男方还得给姑娘的长辈送礼,俗称“拿口份”。
接下来,终于可以去迎娶新娘了。距离定亲少则半年,多则三年。迎娶前,男方还得掏腰包送礼,“羹饭礼”和“开面礼”。
下面就轮到女方出马。陪嫁不能少,以前的嫁妆有梳妆台、马桶等生活用品,富贵人家还能陪嫁一块地。近年来陪嫁变化大了,陪嫁一辆车、全套家电的比比皆是。
出嫁时,迎亲用的是大花轿(改嫁则用青衣轿),迎亲队伍敲锣打鼓招摇过市直奔女方家接新娘子。到了女方家,新娘上轿子前,得吃上轿饭,只能吃半碗,留下给兄弟姐妹吃。女方亲戚们要边哭边说祝福的话,据说哭得越凶,子孙越发达。说是哭,其实像唱:“囡呀囡,花轿两头红,外孙生来望外公啊,囡。”新娘必须换上新鞋才能上轿,脚不着地,穿带土鞋去婆家,有娘家会败落之说。下轿后,从花轿到新房,得用5只布袋铺地,寓意一代接一代。
婺城区汤溪一带女子出嫁,到了婆家,新娘得由人抱着入新房,不能自己送上门,以此抬高身价。
新婚夜摆喜酒,这种习俗最为普遍。以前的婚宴上新郎新娘拜堂成亲,三跪九叩,先拜天地、祖宗,再拜父母,后夫妻互拜。婚宴完毕,闹洞房至深夜,点上大红蜡烛,送新郎新娘入洞房。成婚数天后,夫妇要去女方家“回门”。